庆祝中国工会十七大胜利召开·山城劳模巡礼
2016年“彩虹3”无人机试飞高度达6000米;2017年“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试飞成功,这两种飞行器所用发动机均是“中国心”——申航发研制的C115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其中的一位研发人员刘勇曾是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技工,现已是重庆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样件工程师,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章,给一线的“草根”工人树立了“逆袭”的榜样……
新生代“草根”技工成长为行业精英并获得国家级荣誉需要多久?答:5年。在重庆长安福特发动机工厂里有一位“80后”技工肖涛,通过5年的努力就从一名“草根”工成长为了一名精英技师,在攻破多项行业难题的同时,每年为企业节省了超2600万元人民币的直接成本,今年他又“摘”了一枚全国五一劳动章……
“劳模”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折射出一个地方的“精、气、神”。近年来,在重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工匠、劳模。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之际,总精心组织,推出一组关于山城五一劳动章获得者和五一劳动状获得单位的事迹,展现劳模、企业的风采,工匠,以庆祝盛会隆重召开。
是蓝领,还是白领?白领坐办公室,蓝领下车间。工作性质的差异,让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更青睐当一名白领,因为白领看起来更体面。虽然“蓝白之争”由来已久,但在重庆申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航空)却几乎不存在,甚至蓝领的“风头”还盖过了白领,一方面是由于该公司本就重视技术工人,另一方面在于今年曾是一线技工的刘勇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章,用事实诠释了“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的线岁的刘勇,是申航空公司的样件工程师,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样件试制工作。在此之前,他是申产业集团的一名普通工人,并且只有高中文化。对他来说,从一名一线技工成长为工程师,可以说是完成了“草根”的“逆袭”。
1982年底,17岁的刘勇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原重庆柴油机配件厂,从事机修、钳工等工作,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工人。事实上,他在读书期间,获得过几次举重比赛的冠军,高中毕业之时,有机会从事体育行业,但考虑到家庭情况和当时的大,他还是选择参加工作。“父母都是工人,四兄弟中,我是长子,早点参加工作,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刘勇说。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正好20岁的刘勇,又参与了自考,选修法律专业,但没等毕业他就结束了学业,一门心思扑在技术钻研上。
正是因为对技术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成了该厂机修组年龄最小职工,并当上了组长,到2000年他又“转战”模具研制领域。
2007年6月,刘勇加入了申产业集团。入职后,他便对该公司外协模具进行大面积整修、加固,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寿命和精度,且由他牵头成立的模具外协评审小组,对模具的精度、强度、可靠性把关,为该公司产品质量提升和外协成本节约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他又凭着踏实肯干、吃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在模具开发、设备、工装夹具、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样件制作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为企业赢得工期、进度、效益和信誉。个人也先后获得五一劳动章、巴南区“模范师徒”、 “优秀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从一个一线技工到“大师”的。
“我是个‘机械迷’,这几十年来一直在同机械打交道。”刘勇告诉笔者,到现在为止,除了机械,他对其他的都不感兴趣,甚至连汽车驾照都没去考。
在同事眼中,刘勇能在模具、工装夹具、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样件制作等多领域都有所成就,得益于“爱较线年,调往申航空发动机公司,担任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样件工程师后,这股较真劲,更是显露无疑。
刘勇回忆道,最初,面对新行业、新领域,也犯了难,但之前的工作、成长经历让他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向专家请教,反复实验。最终,付出的汗水有了回报:研发完成了C115项目、螺旋桨项目等10余个航空项目的零部件样件试制工作。
谈及试制工作中的难处时,刘勇说道:“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心脏’,零部件制造没有资料可以借鉴,那我们就通过实验自己摸索,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成功为止。”
“给航空发动机制造零部件,要的就是‘较真’,每个零部件的形状尺寸,都要做到绝对精确。”经过不断摸索、创新、改进,他参与的C115型航空活塞发动机零部件的项目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2017年6月,与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出装载该发动机的“太阳之鹰”自转旋翼机,在上街机场成功实现载人飞行,填补了国内大马力段航空活塞发动机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国产航空发动机在通航领域的实用化进程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申产业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评价刘勇时说道:“他始终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主动请缨,干企业最需要的岗位。”他在多个技术岗位工作过,并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如在机修组,他自主设计CG125曲轴压装机夹具,提高工效2倍,减少故障率80%以上,目前该装备获得国家专利;参与园台铣床气动阀的制作与组装,使铣床维修效率提高50%;先后进行了16次成功的创新,仅自己动手制造的设备装置就为企业节约费用20余万元,在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方面的成绩更是无法估量。
此外,刘勇到该公司的这十余年时间里,带过不少徒弟,其中很多人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精英。2016年,申产业集团成立了“刘勇劳模机修创新工作室”,刘勇作为技术带头人,已吸纳了23名。提起带徒弟,刘勇笑着说,“只要肯学,我都是毫无保留地教,希望能够把技术持续传承下去,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面对众多的称号、,刘勇显得有些淡定。在他看来,只要肯钻研、脚踏实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任何岗位都能有所作为。
1987年,肖涛出生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小村庄。上世纪十年代,读大学改变命运是所有农村人的真理,肖涛的父母也不例外,因此他从小就被父母要好好读书的思想。
十余载的春秋交替,转眼间,肖涛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高考,但这次考试他考得并不理想,报志愿的时候,他填报了内一所大专职业学院的数控应用技术专业。
对于众多同龄人来讲,读职业学院不是理想的选择,甚至不屑于选择。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上本科、上名校,毕业后当白领,进大公司,或者自己创业。但务实的肖涛明白,自己家庭条件不好,需要尽早挣钱给家里减轻负担,所以他还是走进了这所职业学院,并奋发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
“我喜欢机械,也对我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兴趣。”肖涛说,在校期间,他多次参加的职业技能比赛,也曾获得过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为成绩优异,2012年肖涛从学校毕业后,很多工厂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到长安福特,在这里自己的职业生涯。
据肖涛介绍,当时选择长安福特是因为长安福特作为重庆汽车行业佼佼者的地位吸引了他,同时,他也了解到,当时长安福特发动机工厂刚开始建线,还处于购买设备和调试设备的阶段,自己踏进的是一片地,能大展身手。
2012年肖涛进厂时,整个机加车间只有14个人,他被安排到曲轴机加线的岗位,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当时的任务就是每天8小时随从设备供应商和其携带的技术团队,跟着他们背后转,或多或少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后来事明,跟了一段时间也是特别有用。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长安福特发动机工厂建线完毕开始投产。从前的学习经历加上半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肖涛一个人可以操作全线多台设备,并对新线投产后产生的各方面的质量问题、设备问题都能给予快速的解决,成了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
该公司的机加区域经理范华平告诉笔者,当时与肖涛同一批进公司的一共有40余人,最开始他并没有太引人注意的地方,但经过几天的适应,每当遇到技术问题,肖涛总会冲在最前面,希望了解更多。“我曾听到他的同事说肖涛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从没看到他有疲倦懈怠的时候。”
凭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在专业技术上的突出表现,肖涛迅速成长为机加车间组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带领和指导团队参与多项先进数控加工技术和工艺革新,取得多项创造性技术,每年为企业节省了超2600万元人民币的直接成本。其中,他改良的“微量润滑机加工艺技术”更是被大面积推广。
据肖涛介绍,微量润滑机加工艺技术应用于机械加工,是一项先进环保的技术,用很少的油就可以润滑刀具。“但是这个技术会遇到一个问题,使用到的配件快换阀里有个非常细的孔,难以清洗,时间一长它就会堵塞。”据了解,该快换阀是微量润滑技术关键配件之一,堵塞后只能更换,该产品价格为4500元左右,更换的成本极高。为了节约成本,他也尝试了加热等各种方案均无果而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肖涛看到工厂里的刀具室在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清理刀具,脑袋里电光一闪,想到自己平时去眼镜店洗眼镜,鼻托里的污垢也可以通过眼镜店的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干净,也许可以试一试?结果,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快阀的细孔获得成功。
经过这项技术的改良,该产品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并超越福特全球同类技术,最终被推广应用到福特全球工厂。
除了对一些现有工艺的改进,肖涛还取得了不少技术创新。其中,肖涛及其团队参与的自动机桁架设备预防方案,更是攻破了该行业的世界难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难题呢?肖涛说,“桁架设备是一个U字型、高6米、单面接近50米~100米长度的直行导轨,导轨有个像坦克链一样的线滚,布置了各种电线等线。”直行导轨每天来回移动上千次,极易产生磨损,而平时的也很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肖涛花了很大的功夫,做过无数次尝试。后来,肖涛及其团队想到了用机。通过在导轨上装一个高清的摄像机,手机安装视频软件,只需要把摄像头安置在移动的轨道上,就可以看到坦克链整体的磨损情况。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工时,更避免人员反复登高产生的安全隐患。该方案最终被福特高层领导明确推广到福特全球所有发动机和变速器工厂。
从“草根小子”到技术精英,从初出茅庐到全国五一劳动章获得者,“80后”的肖涛只用了5年时间。面对众多荣誉加身,他将这一切都归功于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但在我身后有一支强大的团队。”肖涛表示,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未来他将继续践行工匠,带领团队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都是劳动者,在我看来,劳动者就是用双手和智慧为公司、为社会,甚至为国家创造价值的一群人。” 肖涛说。
一直以来,如何妥善处理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淤泥、废渣,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比较棘手。但在重庆的民营企业——重庆信奇建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奇公司)看来,这些让人们觉得有些头疼的垃圾,却是珍贵的原材料。
“我们的机器人操作车间能把这些淤泥、废渣‘吃掉’,然后‘吐出’环保的建筑材料。”信奇公司的负责人张信聪说,机器人操作车间所生产的砖瓦等绿色环保材料,受到了使用者和业界的一致好评,也获得过多项和国家相关部委授予的荣誉称号。今年该公司的机器人操作车间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张信聪告诉笔者,该机器人操作车间成立于2013年,刚开始的时候车间只有5个人,到2014年车间正式开始运转,人员配置逐渐完善,最终扩展到了26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及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追溯体系,实现产品零安全事故、零投诉,国家监督机构抽检合格率100%。
据介绍,该公司所生产的环保建材,部分原料来源于污泥、废渣,然后通过砖瓦生产隧道窑来处置和利用可燃废弃物污泥。“若用传统的人工操作,将污泥变成建材成品需要50~60小时,而机器人车间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只需要30~40小时。”张信聪说。
“除了时间成本的降低,人工成本也得到了大幅下降。”张信聪表示,这几年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岗位招人越来越困难,“难则图变,依靠传统人工生产,整条生产线余名工人,如今,我们机器人操作车间的生产线名操作人员,提高效益的同时,也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据悉,该公司的机器人操作车间,抓住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建设综合利用污泥和页岩烧结保温砌块示范生产线,采用国内领先工艺和先进设备,以清洁生产、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为设计,致力于新品开发,丰富产品线。现该公司系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建材生产单位,单条生产线万元。
同类文章排行
-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超声波清洗机?
- 五金件除油应该注意哪些
- !超声波洗眼镜机终于有了家庭版
- 模具注塑机温度过高会造成那些后果?
- 超声波清洗机的价格为什么相差大
- cleanlaser激光清洗机哪里有卖? 用于轮胎模具的清
- 注塑模具清洗方法有哪些?
- 洗衣机什么牌子好 洗衣机品牌排行榜【详超声波
- 养猪场水泥漏粪板模具需要定期进行清洁
- 铝材喷淋清洗剂KEM-1025 铝喷淋清洗剂高效解决商